2023液化天然气的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
作者:天然气咨询 时间:2023-08-31
作者:天然气咨询 时间:2023-08-31
国内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建成完工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27万立方米储罐全部建成完工。该储罐由中国石化自主研发,是目前国内容积最大、首座完工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投用后将大幅提升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目前,该站正加快推进储罐投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将于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届时,该站年接卸能力将达1100万吨、年供气能力将提升至165亿立方米,可满足9000万户家庭1年的用气需求,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成为国内同期年接转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这不仅能进一步优化华北地区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增强该地区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改善大气环境、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完成首单散货船海上液化天然气加注
近年来,全球液化天然气船舶数量快速增长,我国液化天然气船舶加注产业快速发展。今天(8月24日),在舟山港,国内首单港口外锚地大型散货船“船对船”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在液化天然气加注区域和船型多样化取得双突破。
在浙江舟山衢山锚地,21万吨大型双燃料散货船库克山号经过15小时的加注,完成2200吨液化天然气的加注。
中石油国际液化天然气加注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建华:在锚地加注能够避免船舶往返港口,为航运企业节省船舶吨税、引航费、拖轮和靠泊费,丰富了船舶海上燃料补给的新模式,提高了海上加注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随着国际航行船舶碳排放要求日趋严格,全球各大航运企业都在寻求绿色可替代能源,液化天然气动力运输船舶的数量随之骤增,加注需求持续走高。国际远洋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通常航线较长,燃料补给的安全性、便捷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供应服务是国际海事服务组成的重要部分,是衡量港口国际化水平和配套服务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运营远洋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有346艘、订单达513艘。2022年,全球新建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订单占替代燃料船舶订单数的81%。
2023液化天然气的投资分析及未来前景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经济发展逐渐修复,经济形势向好带动工商业、交通、发电等用气需求增长,国际气价走跌以及接收站新投产能释放,中国LNG现货进口量增加。
国产化程度最高的LNG储罐项目建设立足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平台,瞄准LNG产业链条关键点,先后攻克了20余项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应用,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将该储罐国产化水平提升至95%以上,是当前国产化程度最高的LNG储罐。同时,项目还推行智慧化工地安全管控体系,将人工智能识别算法集成至视频监控系统,形成了“AI视频智慧眼”系统,强化安全管理水平。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6座世界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完成全部承台混凝土浇筑,储罐主体正式启动建设。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即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项目将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包括先建的4座22万方储罐和扩建的6座27万方储罐。2023年底全部投产运行后,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可达600万吨。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LNG进口量达到3344.4万吨,同比增长7.2%,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LNG进口国。
我国液化天然气产量前三地区分别是内蒙古、陕西与山西,产量分别为410.8万吨、347.1万吨与170.6万吨。
中长期来看,政府的减碳政策和陆续签订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长期协议,将为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增长提供助力。此外,中国的再气化产能预计在2022-2025年快速扩张,目前约有6000万吨/年的产能已在建造中,另有8200万吨/年的产能已有建造计划。
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供需宽松,国内天然气上产潜力大,供应保障基本可控。天然气发电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液化天然气LNG在我国前景广阔。
据预测,到204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预计将达7亿吨。因此,将需要增加更多的供应投资,以避免未来十年预估的供需缺口。
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气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1.5亿千瓦,占全国装机容量的6%左右;到2030年,气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2.5亿千瓦左右,占比达8%左右。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释放了低碳转型信号,按“十四五”规划目标,LNG(液化天然气)将被作为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和未来向非化石能源发展的过渡产品,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很长时间将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