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大报告展望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
作者:博轶咨询 时间:2022-10-21
作者:博轶咨询 时间:2022-10-21
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报告。二十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全文共15节,有3节内容涉及能源领域,其中“碳中和”出现1次,“碳达峰”出现2次,“气候变化”出现2次,“能源”出现4次,“绿色”出现6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能源的高度重视。
1、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这意味着将加大力度控制和减少煤炭使用量,合理提高天然气消费量,天然气是最清洁、最方便的化石能源,还有15-20年的发展期。据国家发改委数据,到2025年,努力将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20%左右(2020年约为15.9%),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20年降低13.5%和18%。
未来国家将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主线,以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储能、氢能、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未来投资重点。
2、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继续建设节约型社会,居民生活用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继续执行阶梯价格政策不会改变,为全国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3、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2021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的报道,我国科技支撑节能降碳的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技术、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几个方面,这将是未来资金投入重点领域。
4、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说明煤改电、煤改气依然要挑大梁。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实施十四五节能减排方案,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料类煤气发生炉、燃煤热风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以及建材行业煤炭减量,实施清洁电力和天然气替代。
随后,内蒙古提出推进“气化内蒙古”行动,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气”。江西提出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提升用气总量。浙江、广东、河南、安徽、辽宁等提出加快推进燃料煤气发生炉、燃煤热风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以及建材行业煤炭减量,实施清洁电力和天然气替代。
5、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我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在能源储量上具有“缺油少气富煤”的特点。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地、各行业企业均制定相关方案,取得一定成效。但各地、各部门对双碳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存在明显偏差。如一些地方“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限制煤炭、天然气发展和使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生活。这里强调了碳达峰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刀切,不是一哄而上,不能一票否决,必须坚持有计划,分步骤,稳步推进。
6、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双控制度的提出,说明减碳的措施更加精准。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就是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一方面,更加鲜明地突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更进一步地加快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减排,有利于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今后可以更多依靠非化石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消费合理的增长。
7、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二十大报告全文中,唯一明确提到的常见能源形式的只有煤炭(不含核能)。为什么呢?因为我国“富煤少气”,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解决天然气紧缺问题。
目前我国在天然气方面的需求非常大。202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726亿立方米,但产量仅为2052亿立方米,能源缺口达到了1674亿立方米。据国家能源局预测,中国的天然气供需在中短期内仍将面临较大的缺口。很显然,如果能够大规模的将劣质煤转化为天然气,不但有助于缩小能源缺口,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环保提供更大的助力。
目前,将煤炭转化为能源产品的利用方式有煤发电、煤制油、煤制甲醇和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等。在这些利用方式中,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的便是煤制天然气,这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甲烷化催化剂在新疆庆华能源集团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中一次性开车成功,天然气产品顺利并入西气东输管网,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煤制天然气领域全产业链条技术国产化,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8、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确保能源安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一方面,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油气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45%以上,只有不断增强油气自给能力,才能将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双碳”目标下,石油和天然气被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是大势所趋,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期,未来较长时期内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在可再生能源有能力挑大梁之前,油气仍然不可或缺。尤其是天然气具有清洁、供应稳定性高和获取成本低的优势,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接续和桥梁作用。
据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天然气需求将达到600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增加至15%左右。如不继续加强天然气自主供应能力,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还将大幅攀升。为有效保障油气供应,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此后,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再次强调,加大国内资源勘查力度,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更好发挥重要能源资源生产自给的支撑作用。
9、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从“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再到二十大报告“新型能源体系”,党中央对未来能源的定位更加全面,将是立足国情,以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为主,清洁的化石能源油气为辅,逐步提高新能源占比的,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前提的综合新型能源体系。
作为能源供应商,原有的能源企业在低碳经济形势下,需要拿出勇气和魄力,继续扛起绿色能源供应的大旗,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对自身发展重新定位:清洁低碳、绿色能源供应商;低碳技术、先进能源开发商;上下游企业低碳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减碳国家队,构建现代绿色能源体系,提高我国国际能源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到绿色科技创新型的转变。总体上立足资源禀赋,实现能源低碳转型。从历史角度看,实际上碳中和不是去煤化和去油化,而是通过兼容式发展,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低碳化,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建设灵活高效的绿色能源新体系。
上一篇:建设能源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